好奇性

好奇心是和求知欲关系密切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人,其好奇心遍布于感性认识活动、理性认识活动和一切行动过程之中。正因为这一点,才是具有这一特点的人在一切感性、理性认识和操作过程中,发现人们不易发现的东西,产生与众不同感觉,捕捉各种新的信息,并从中找出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并最终解 [...]

2016-08-30T09:49:43+01:00By |新闻|

创造思维的特征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现代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属于创造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创造思维同样是一种心理现象,所不同的是它的心理过程是创造心理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就是超越常规。这种心理状态的特点是更加短暂、直觉、变化无穷。其心理特征是更加个性化,新奇、独立、顽强和不安 [...]

2016-08-30T09:49:19+01:00By |新闻|

创造性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

这一类的方法论是以列宁关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辩证途径的原理为基础的。即生动的直觉、抽象的思维、具体的实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这些活动中,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接受,这是一般教学活动所要求的。在创造教育中,教师在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要主动观察学生接受信息的情感活动,并随时借以检查和修正自己向学生传递 [...]

2016-08-30T09:48:15+01:00By |新闻|

通过效果的检查使师生据以保证控制教学过程的功能

这些方法除了一般教学中所常用的口述、笔试、直观和实践活动外,应当重视对学生感觉功能、情感系统等认识的检查。检查学生学习过程的心得、感受的记录,检查学生对课外阅读和活动的兴趣的广泛性,测定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策略和迁移能力所表现的思维能力,检查学生对于总结所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他们把 [...]

2016-08-30T09:48:55+01:00By |新闻|

研究创造教育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不仅给予各门科学的发展以指导思想,而且给各门科学以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以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及其组成成份之间既有区分又有联系的事实为研究的出发点。在研究创造教育时,就要把与创造教育相关的各个组成部分,一切方面以及这些组成部分和一切方面的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近年发展起来的系统结构 [...]

2016-08-30T09:47:22+01:00By |新闻|

创造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对活动的分析要求人们把主体(创造教育中的师生)相互作用的目的、内容、操作活动、动机、客观环境引起的行动方式等有关方面的问题,都作为创造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此外,还应考虑调节活动和控制活动效果的方式等等。于是对活动过程的某些因素的变化需要随时调节,并通过对创造教育效率的检查和评估,控制活动过程。这种分 [...]

2016-08-30T09:47:47+01:00By |新闻|

研究创造教育的指导思想

早在上个世纪,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案)》中就写到,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整个生产过程不是直接依靠劳动者的技巧,而是科学在技术上的应用”。  “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观点来考查,充分发挥的个人就是生产的固定资本”。历史证明,入的潜在才能不能充分发挥,人类就不可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康德指出;   [...]

2016-08-30T09:46:59+01:00By |新闻|

世界范围内创造教育的现状

创造教育的实践发愿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48年首次开设“创造性开发课程”。现在美国从事创造学研究的机构已发展到53所大学和十个研究所。但是日本的创造学研究发展更快。在西德、瑞典、英国等国也有一定的发展。 战后,日本教育界、科技界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广泛讨论之后提出了“立足于国内,开发智力,创造新技术 [...]

2016-08-30T09:46:36+01:00By |新闻|

创造教育简述

从创造学的研究范围委,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教育就是按照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方法、技巧和规律,培养和造就学生和其他人员的创造才能的教育。为此,就要从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出发,通过符合创造思维规律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育制度、教育结构,并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活动和 [...]

2016-08-30T09:46:12+01:00By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