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活动的分析要求人们把主体(创造教育中的师生)相互作用的目的、内容、操作活动、动机、客观环境引起的行动方式等有关方面的问题,都作为创造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此外,还应考虑调节活动和控制活动效果的方式等等。于是对活动过程的某些因素的变化需要随时调节,并通过对创造教育效率的检查和评估,控制活动过程。这种分析,一方面说明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它的过程特征。“整体”是指事物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和一切方面;“过程”是指事物的整体发展的经过和运动状态,它反映着事物在发展中各个阶段彼此间有规律的、连贯的、不断的交替作用和影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上说,可以把教师视为创造教育过程的“条件”(不同于其他条件的“特殊条件”),而并不被当作过程的主体,但决不能因为确定了学生是创造教育过程的主体而把作为“特殊条件”的教师从过程的直接成份中排除出去。可以认为教师既是条件,又是仅次于作为主体的学生的直接成份。在实践中,还应随着教师在创造教育中的实际作用来确定他作为条件或成分的地位。没有直接成份,过程本身是不存在的;没有条件,过程往往是不能完满地进行甚至是完全不能进行的。因此,研究创造教育中的直接成份、条件和过程的关系对发展创造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创造教育所涉及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过程只是贯穿于该系统始终的一个支系统(但它不能被理解为分支)。它和主系统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平行发展的关系。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了学生、教师、其他党政干部和教学辅助人员、教学条件以及无法定量分析的意识形态、习惯势力和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