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二者的整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个体如果没有优秀的品德,将影响他个性的完美。同样,没有健全的个性,思想品德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出于道德本身就规范制约着人的价值取向,所以,德育对心育的展开具有定向功能;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心理健康,任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心理过程的内化与外化。 鉴于二者的密切联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

2017-09-07T11:09:43+01:00By |新闻|

德育与心理健康二者的整合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传统德育中,教育者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使教育者懂得学生是人,有自己的人格单尊严,任何有损于人格尊严的教育都会伤害学生的心理。认识到这一点,教育者就不会斥责学生“你真笨”,“你好不了”,“瞧你这副德性”。传统德育常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视为思想政治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

2017-09-07T11:07:54+01:00By |新闻|

德育与心理健康二者的整合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学校德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着千姿百态的个性、是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是能够进行能动的道德抉择的人,而不是一个盛放美德的口袋,更不是统一包装、统一规格的产品;学校德育要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了解学生“当下”的道德发展阶段,而且要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发展水平——这些都需要借鉴心理健康 [...]

2017-09-07T10:44:11+01:00By |新闻|

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有效整合

德育与心育的整合,是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观念、内容、途径方法与手段上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启发与灵活借用;心育对德育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补偿功能,德育对心育具有定向功能。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对于二者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均十分重要。 二者整合的背景 学校教育是要使 [...]

2017-09-07T10:43:00+01:00By |新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其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片面化的倾向。有人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依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实际上心理测验受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并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被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二,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也出现了片面化。教育者趋向于选择中学生,忽视了小学生和毕业 [...]

2017-09-07T10:10:13+01:00By |新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当作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来讲述,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学习。但是 [...]

2017-09-07T10:09:25+01:00By |新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中、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自主、自立地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由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其重点应放在学习态度和完善自我及能力的培养方面。 初中生由于青春期的 [...]

2017-09-07T10:07:22+01:00By |新闻|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

2017-09-07T10:02:11+01:00By |新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服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1).总体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包 [...]

2017-09-07T10:04:28+01:00By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