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当作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来讲述,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学习。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反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易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一味地追求学科化,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有的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来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根据临床个案和调查统计,有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1%。这就是说,中小学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适应性问题,不能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简单地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