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义认识论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从课程方圆看,崇尚科学知识是科学主义的特征,重视科学知识教育也是科学主义教育哲学的待点。这是科学主义的积极方面,它对推动科技和社会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当然,由于科学主义认识论的差异,其知识价值观也有差异。这也反映在课程方面。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倾向经验主义,他强调实科知识的价值,轻视哲学和人文学科的价 [...]

2016-04-07T16:12:26+01:00By |新闻|

科学主义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论

科学主义道德哲学也有自己的特点。科学主义打着科学的旗号,但却并不承认理性对道德的积极作用。科学主义认为伦理学的根本宗旨不在于解释事实真理,而在于研究道德语言、逻辑、句法、语词等表达形式,以及功能、结构,分析道德概念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规则等。因此,科学主义伦理学主要是分桥伦理学,他们都表现出对传统规范伦 [...]

2016-04-07T16:12:56+01:00By |新闻|

科学主义世界现和教育观

科学主义虽然标榜自己超越世界观和本体论,但这是不可能的。科学主义的世界观总的说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者罗家把经验村新叫做“事件”或“事家”,并声称它们和世界的本质与基础无关,是非心、非物的和中立的。然而它把经验的客观内容和经验本身混为一谈,否认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识(经验)为转移而存在。这 [...]

2016-04-07T16:11:28+01:00By |新闻|

科学主义认识论和教学理论与实践

科学主义认识论从经验出发,但经常动格子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在方法论上从归纳出发,又在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之间徘徊。例如孔德的实证主义认为,只有经验知识才是确实可靠的知识。马赫主义也断言,人的全部认识均以感觉经验为对象。实证主义的第三代——逻辑实证主义,则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挤,把 [...]

2016-04-07T16:11:58+01:00By |新闻|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美育

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本质和规律的学问。马克思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美学思想,而且提出了他的美育理论。马克思说:人类在其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在消费脱离了它最初的自然租陋状态和直接状态之后,”便产生了美的需要。又说:“消费本身作为动力是取对象作媒介的。消费对于对 [...]

2016-04-07T16:10:49+01:00By |新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教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初是在建立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上,探讨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认识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开始就受着唯物史现的制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特点就是坚持从人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现察人的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无论是人的认识内容、认识方式、认识能力,只有从人的社会实践,从人的历史发展 [...]

2016-04-07T16:10:19+01:00By |新闻|

价值沦的中心是研究价值的追求

教育价值沦的中心是研究教育目的价值的追求,促进受教育者的素质的发展。受教育者素质的发展最终是通过受教育者自身价值追求和价值内化实现的。价值追求首先是精神价值的追求。精神价值在文化层次上包括科学、道德和艺术。科学是以抽象概念形式掌握世界的方式。它有智力价值和学术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它影响唯物主义 [...]

2016-04-07T16:09:48+01:00By |新闻|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和教育目的理论

价值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它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有用性。价值是关系范畴,它是客体功能用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的思想。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进行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值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 [...]

2016-04-07T16:09:16+01:00By |新闻|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砚和教育本质观

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一大贡献。马克思第一次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这里所说的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这里所说的社会意识 [...]

2016-04-07T16:08:17+01:00By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