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及其对教育学的影响

理性主义是指确认一切知识均来自某种先验的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原则的认识论学说。凡承认认识对象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理性主义,称为唯物论的喉理论。凡否认人的认识对象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理性主义,称为难心论的唯理论。理性主义者大部分是唯心论者,他们把世界的最高存在看作是人的理性,理性在 [...]

2016-04-07T16:03:38+01:00By |新闻|

经验主义及其对教育学约影响

经验主义是指主张一切知识均来自感官经验的认识论学说。经验主义不但是一种认识论,而且有本体论的内涵。近代经验论多数都认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上帝或神是不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宇宙是发展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此,近代经验论者多数都是唯物主义者,他们的认识论也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

2016-04-07T16:03:06+01:00By |新闻|

古代哲学影响教育实践以教育观点为中介

在古代社会,学术思想尚未产生分化,哲学和科学还混在一起。哲学家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时,也阐明自己多种多样的科学思想。古代哲学家大都同时是教育家,他们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时,也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古代教育学说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和系统理论,而只是一些零散的教育观点或思想。所以,古代哲学影响教育实践是以教 [...]

2016-04-07T16:02:34+01:00By |新闻|

哲学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

哲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如何运动和变化,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意识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不是可知,认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等等。哲学对世界给予整体性回答,例如哲学是自然、枚会、人类思维的员一般的本质和规律的学问,哲学概念 [...]

2016-04-07T16:02:00+01:00By |新闻|

教育与哲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是研究世界总体的,它着眼于世界的统一性及其规律。哲学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不同层次。它的最高层次是元哲学(或一般哲学)。在元哲学的下一个层次,分别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元问题的哲学学科,即自然哲学、社会历史哲学、精神(或思维)哲学。自然哲学、 [...]

2016-04-07T16:01:27+01:00By |新闻|

改革教育结构,使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为经济建设服务

如何改革和确立合理的教育结构,使之适应科技发展所带动的产业结构变化的要求,从总体上说,就是使教育的类别和专业设置及其比例,同产业部门由于科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使教育级别结构及其比例,同产业部门由于科技所引起的技术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相适应。由于科学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 [...]

2016-04-07T16:00:55+01:00By |新闻|

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有效形式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脑力劳动的产物——科学——的估价,总是比它的价值低得多,因为再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小时复杂劳动的产品同一小时简单劳动的产品相比,是一种价值高出两倍或三倍的商品。”因为教育是把人类长期所积 [...]

2016-04-07T16:00:20+01:00By |新闻|

现代教育兵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价值

马克思在论述机器和大工业发展历史过程时,讲述了现代教育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并且论述了当时由于产业革命而创立了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和工艺学这门科学。当时职业技术学校和工艺学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工艺学,可以使手工工具转化为机器,发展完善生产工具,改 [...]

2016-04-07T15:59:44+01:00By |新闻|

民办大学规模质量观的提出

中国民办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必然会提出不问于精英化高等教育时代的规模质量要求。“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所形成的单一的学术性质量标准已经不适应于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必须树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淮。”民办大学的规模质量观既是在对传统大学规模质量观 [...]

2016-03-21T13:59:21+00:00By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