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剧

在西方戏剧文学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悲剧与喜剧壁垒分明,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正剧。正剧在西方的产生是在18世纪,如莱辛等人倡导的市民剧就是正剧。 正剧题材严肃,所以可叫严肃剧。其剧情有悲有喜,表现的是悲欢离合、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其格调既不像悲剧那样沉重,也不像喜剧那样活泼。它取材严肃,这使它不同于 [...]

2016-10-04T11:48:48+01:00By |新闻|

悲剧

西方悲剧文学起源于古希腊。自此至19世纪,西方悲剧文学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以三大悲剧家的作品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代表;19世纪的社会悲剧,以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为代表。中国也有悲剧文学.如《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不过中国 [...]

2016-10-04T11:39:22+01:00By |新闻|

喜剧

西方的“喜剧之父”是古希腊的阿里斯托芬,他有《阿卡亲人》、《乌》等作品。此后莎士比亚也有一些喜剧作品,如《成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17世纪则有著名的莫里哀。中国也不乏喜剧,如清代李渔主张文学要给人娱乐,他的家庭戏班子演出的戏剧就很有喜剧的因素,强调插科打恽,其中的《风军误)就是一部纯粹 [...]

2016-10-04T11:41:17+01:00By |新闻|

适应舞台时它的戏剧结构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一个结构的问题,但戏剧的结构有其特定的要求。戏剧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最多三个小时)和有限的空间(舞台)内面对观众演出。怎样在有限的时空内表现丰富生活内容,并让观众的审美注意保持始终,也就成了剧本写作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西方古典主义戏剧根据其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理解,提出了“三一律 [...]

2016-10-04T11:32:26+01:00By |新闻|

戏剧文学的品类

戏剧文学的品类繁多。依据容量和结构的长度而言,可将其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等;依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依据表现手段和艺术载体而言,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中国戏曲等。现当代还出现了新型戏剧——广播剧。广播剧的实质是将舞台性的话剧、戏曲等,换了一个艺术载体,丧失了舞台性和视觉性,因而 [...]

2016-10-04T11:35:36+01:00By |新闻|

台词应该具有动作性

一方面,台词应具有引出动作和有利于动作的可能性,使人物的对话、独白与姿态、表情、动作相结合,从而适合演员的表演,取得声情并茂、言行一致的效果。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希腊文“戏剧” (drama)就源于“动作”(dran)。英国舞台艺术革新家戈登·克雷兰指出:“观众来到剧场,不是为在两小时里去听上万字 [...]

2016-10-04T11:28:59+01:00By |新闻|

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

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在于构造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戏剧文学要求着力处理生活冲突和性格冲突,并把它们艺术地转化为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这个术语,最早出自19世纪末期法国戏剧家布伦退尔。他认为戏剧冲突就是指向某一特定目标的“自由意志”与阻碍其实现的天命、命运和环境之 [...]

2016-10-04T11:08:41+01:00By |新闻|

文学体裁的含义

什么叫文学仲裁?有人说:“乍看起来答案似乎不言自明:体裁就是文本种类。”但正如法国结构主义者托多洛大所说的,作为定义,它只是一种同义反复。还有人指出,文学体裁“可被视为惯例性的规则”;而美国的韦勒克和沃伦认为,文学体裁是一个“公共机构”,“文学类型的理论是一个关于秩序的原理,它把文学和文学交加以分类 [...]

2016-09-27T09:48:35+01:00By |新闻|

议论

议论则是直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评价的一种手法.主要为说理文和论说文所采用,但文学作品也常常用议论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在篇幅不长的叙事作品和抒情作品中,议论手法是比较少见的。而对于较为大型的叙事作品,如长篇和中篇小说,议论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就多次用议论来表 [...]

2016-09-27T09:48:11+01:00By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