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则是直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评价的一种手法.主要为说理文和论说文所采用,但文学作品也常常用议论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在篇幅不长的叙事作品和抒情作品中,议论手法是比较少见的。而对于较为大型的叙事作品,如长篇和中篇小说,议论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就多次用议论来表达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见解,使作品中的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带上一种冷峻深沉的格调,更富于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当然,托尔斯泰这一作品也有议论过多而忽视形象描绘的弱点,小说的最后几章的议论就常常脱离了小说的艺术形象整体,带上某些政治说教的色彩。托尔斯泰的例子也说明,议论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要谨慎,绝不能脱离形象整体的塑造。议论有多种形式e在叙事作品中,典型的形式是通过叙述人语言进行议论,这些议论常常代表作者本人对所议论的事件的看法。还有一种议论是借作品中人物之口说出,这种议论可能代表作者的看法,也可能与作者看法相矛盾和相反。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中有一种反对作者介入作品的倾向,自然也就反对作品中议论存在的必要性。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斯在其名著《小说修辞学》中说,“直接的无中介的议论”和脱离作品中人物事件的议论固然应该否定,但议论的作用却不可小视。为此,他提出所谓戏剧化议论(也就是小说中人物对事件、人物的评论)、含蓄议论(也就是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看法的议论)、象征性议论(就是作品中某些细节和场景作为一种特殊物所提供的议论,它也是一种暗示性的议论)等等议论手法,指出:各种议论,都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一本书的特殊要素的体验强度服务酌,“伟大的小说正是产生于隐含作家所具有的感情和评价”。布斯这些看法是很有价值的,亦说明议论在文学中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不能轻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