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育纳入经济建设轨道

当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确立后,它就要追求教育的某些效能,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要指导教育实践按照追求的目标发展。就要创建起不同类型的教育。 中国二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基本上是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说:“君子务道;下务食”,“君子优迈不忧贫”。董仲舒说,“正其谊(义 [...]

2016-01-12T13:54:27+00:00By |新闻|

教育价值观的不同出发点

从教育价值观的角度进行研讨,无论在教育史上,还是在现代教育思潮中,可以看出,有两种十分明确而又对立的出发点。一是从人的完善化的发展来评论教育价值,一是从社会需要来评论教育价值*前者归结为“人”的教育;后者归为“人力”的教育。前者的追求在于唤发人的天性,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仁性,成为仁人;后者的目的在于 [...]

2016-01-12T13:53:34+00:00By |新闻|

影响人们价值取向

影响人们价值取向的因素有三:一是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正确性与程度。二是取决于人们对自己认识对象需求——即满足自己什么需要。三是实现客观事物满足自己需要的条件。如果主体没有正确认识客观对自已有什么功效,当然构不成价值取向。如果主体没有认识某一事物对自己的真正利益,根本利益,也不能去追求某一事物,也 [...]

2016-01-12T13:52:41+00:00By |新闻|

教育价值与价值观

这些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观念的更新,人们口头上经常谈论价值、价值观、人的价值、教育价值等概念。然而更多的人是从经济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的。就哲学范围来看,不论在历史上,或是当代西方哲学界对价值、价值观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我国哲学界,一般将价值理解为:“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 [...]

2016-01-12T13:50:51+00:00By |新闻|

多种社会职能

人和社会又有多种需要,所以教育和人们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也具有多样性。正因为如此,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多种价值类型的教育,如伦理型的教育、政治型的教育、人格型的教育、文化型的教育、经济型的教育等。或者说教育以满足社会的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需要,而出现了教育的道德价值、政治价值、经济 [...]

2016-01-12T13:51:33+00:00By |新闻|

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是一个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总的矛盾是由一个无知无识的软弱的个体,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知识能力、思想观点与身体成熟的社会成员。这是这一总过程的矛盾的普遍性。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呈现出一般典型的本质特征,它是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根据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矛盾的特殊性而表现的 [...]

2016-01-12T13:50:09+00:00By |新闻|

实现儿童发展的现实基础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或状态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就心理发展来说,人们已形成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状态。已有的发展水平代表着比较稳定的一面,旧有的一面。并不是任何新的教育要求,都可转化为儿童自身的新的需要,也不是任何新的教育要求都可以转化为并构成内部矛盾的对立的一方面。从哲学上说 [...]

2016-01-12T13:49:23+00:00By |新闻|

儿童自身的需要

需要是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下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的特点,在于是一种追求的倾向于某种事物的关系的体验。需要可以由个体的需要而产生,如口渴时对水的追求;需要也可由社会的要求而产生,如为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而需要顽强认真的学习。需要可以属于物质方面的,也可以属于精神方面的 [...]

2016-01-12T13:40:09+00:00By |新闻|

儿童对教育教学内容的领会与掌握

教育不能直接立刻引起发展,教育引起儿童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儿童对所教内容的领会、掌握。什么是领会,通俗池说就是理解。什么是掌握,也可以说是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领会与拿捏并不是一回事,教育并不等于领会、掌握。从教育到领会与掌握的过程,就是学生不知到知、不会以会、不能到能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儿 [...]

2016-01-12T13:41:01+00:00By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