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确立后,它就要追求教育的某些效能,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要指导教育实践按照追求的目标发展。就要创建起不同类型的教育。

中国二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基本上是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说:“君子务道;下务食”,“君子优迈不忧贫”。董仲舒说,“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烹、王守仁都把“存天理,灭人欲”当作教育追求的理想价值。尽管颜之推曾主张学习“应世经务”的本领,主张博学“农商工贾,厩役奴隶,钓鱼屠肉,贩牛牧羊”的知识,以利于事,但他的主张终因客观生产发展未提出要求,而难以实现。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致力于人格的完善,贬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重义轻利,以道制欲,以维护封建统治,就是它的价值观。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一些改革派人士,比如魏源曾批判“人心之寐”,“人心之虚”,提出了培养的人才要有务实和求实精神,要有实际的本领,他们在追求“经世致用”的价值。洋务派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在推行“洋务运动”中,兴办了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水师学堂、机械、电信学堂等,派遣留学生学习军事,学习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尽管洋务教育具有买办性、封建性,但毕竟是掐开了封建教育的缝隙,开设了中国第一批具有生产性的现代学校,在教育价值上,出现了功利价值的因素。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化,加上民族资本主义一定的发展,不得不废科举,而使现代教育(即具有生产性的教育)在中国被确立为基本形式。其中实业教育、师范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