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人的知识、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工作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它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后天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结果。遗传素质只提供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使这种可能性发展成为现实,并规定着其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例如,儿童虽然同样生来就有健全的 [...]

2016-02-21T15:26:41+00:00By |新闻|

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教育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教育主导着和限定看这一发展过程。教育作为发展的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和方向,学生身心发展的趋势、速度和水平,都受到教育曲影响,没有适当的教育就无法实现学生的发展;同时,教育也要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持点为依据,如果教育不 [...]

2016-02-21T15:27:18+00:00By |新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

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并不是等同性的概念,人的本质主要是指人的社会持质,人的发展则是个体身心全部发展过程。人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中的最主要因素,而人的发展则涵有广泛的内容(包括知识、智力、意识、品格等)。抛开人的本质来谈人的发展则失去了根本,而把人的发展认为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也不全面、不科学。 历史唯物主 [...]

2016-02-21T15:25:13+00:00By |新闻|

马克思主义关于儿宣发展的基本观点

教育科学的任务,主要是考察个体人的发展。个体人的发展,广义地说,包括了个体从生到死的全部的变化过程。教育科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这里说的“儿童”,并不是通常说的儿童,而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这一段进程。 关于儿童发展理论,也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 [...]

2016-02-21T15:25:56+00:00By |新闻|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继承性

作为观念形态的教育(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育科学等,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并不是社会存在之外的某种独立的实体,而不过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所以,观念形态的教育对社会存在具有依存性。然而,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还必须承认教育相对的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就是说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不了解它的相对独立 [...]

2016-02-21T15:24:03+00:00By |新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观点

对人、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解,自古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常言说:“自知曰明”。然而,人类认识自己的本质却走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古希腊罗马的哲学中,关于人的学说限于把人解释为城市国家的公民,限于在人和外界对象之间划出界限,在那里人被理解为精神的负荷吝,而精神本原则本身被理解为超个人的和无个人的东西。在中世 [...]

2016-02-21T15:24:40+00:00By |新闻|

教育与社会生活方式

当代,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教育科学工作者十分关心的一个课题,就是现代生活方式与教育的关系。这个课题已为我国社会科学界特别是经济界所重视。生活方式含义很广,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在物质生活方面,从物质角度可分为生产性的和消费的,从时间上可分为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在精神生活方面,可分为政治的、科 [...]

2016-02-21T15:22:47+00:00By |新闻|

我国人口状况就是基本国情

我国人口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面对这一现实,除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优生优育外,就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一般说来,人口的年龄构成标志着需要受各级教育的实际人数,现有的学龄儿童又决定着今后人口的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未来需要受教育的数量。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在国民 [...]

2016-02-21T15:23:29+00:00By |新闻|

当代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轨迹,应当是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这两个“全面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这两大动力,特别是禽不开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二者的合力。所以,当今世界高度重视科 [...]

2016-02-08T14:22:02+00:00By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