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的容量要受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的限制。剧本的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过多,故事情节不宜太复杂,场景变换不宣过于频繁,同时,观众每一次看戏的时间也有一定限度,更不能每天接连不断地看戏。因此,剧本就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度之内,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加以艺术的浓缩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出来。我国有“剧场小天地”的说法,就形象地指出了戏剧艺术的这种特点。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曾将史诗和悲剧进行比较。他说:

抗长短而论,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或者不起什么变化,史诗则不受时间的限制。

这里所说“太阳的一周’是指一个白天。后来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对剧本内容的集中性有更严格的规定。

现代戏剧,每出一般在两三小时内演完,剧本反映的生活内容、情节过程必须浓缩在这段时间之内。虽可写成多本多集,但仍须尽量集中,不宜随意技长,本数集数也不宜过多。因此,戏剧创作必须精选出典型性最强的事件和最鲜明生动的情节,尽量合弃不必要的过程,或将次要的情节推到幕后,各场各幕之间的衔接必须严密紧凑。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既高度集中地反映了战国时代伟大致持家文学家用原的一生,又概括了当时楚国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生活。他原打算写成上下两部,从屈原当左徒写到投汨罗江,后来经过高度的集中概括.完全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他说:“本打算写屈原一吐的,结果只写了屈原一天一一由清早到夜半过后。但这一天似乎已把屈原的一世概括了。”又如老舍的名著《茶馆》,是三幕话剧,通过描写北京一家茶馆(欲泰茶馆)中发生的种种事件,高度集中地反映了清朝末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抗日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几代人的命运和复杂变化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