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与众弟子共坐,一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满满的都是坦诚与平等,带着随意与轻松,真正的教育就从这里开始了。

在这样的传统的熏陶下,我们在中国的学校中应该可以看到更多类似的场景,但实际上怜惜相反。因为有太多的教育者对“师生平等”并不能真正接受,更不能将其融入血脉。有些教育者时不时就要拿着各类规矩“野蛮”一下,端着老师架子“任性”一下。他们不知道,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许能压出听话的宝贝,逼出高分的学霸,却无法培养出有着完善人格的人。缺少坦诚、平等的教育永远不能深入到人心、人性和人生的肌理之中。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响矣。”《学记》提醒我们,教育中最危险的不是明显的“错误”,而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正确”。在我们的学校中,还大量存在着“跟着老师走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一类的“牵”,“只有考到前十名的人才能去夏令营”一类的“抑“和“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思考“一类的“达”。老师不远不近的陪伴比耳提面命的指教更有效,勉励与商量比留堂请家长更有用,宽容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胡思乱想比简单地告诉他们何为正确更有价值。我们的教育者缺乏的不是学养,不是奉献,更不是良好的动机,而是宽松、圆融的教育举措、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