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急需大量建设人才,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高等学校中出现了一大批口径十分狭窄的专业性学院,这些学院几乎都是理(广义上的“理”)科院校,文科教育十分薄弱。“高考”逐渐成为指挥棒,因而,重理轻文的思想也影响中小学教育,“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认识。从中小学开始,人文教育就得不到重视。重理轻文导致中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忽视对人文类科目的学习,从主观上降低了对自己人文素养的要求。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高中阶段长期实行文理分科,人为地将本来是一体的文化科学分割开来。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高中毕业生学不到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文科学生缺乏理科的知识和修养,理科学生缺乏基本人文知识和修养。据说某著名师范大学数学系学生在一次地理知识的测试中,竞有一大半不知道巴西属于哪个洲,在地球的什么位置。某著名工科大学某系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错别字连篇,毕业时竞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出来,只能急得哭鼻子。这些都是基本知识的学习,本应在中小学教育中完成的。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高等学校,但这并不是高等学校所要完成的任务,更不能把它归结为高等学校的问题。可是,现在许多高等学校在无奈之下,不得不开设一些文化课,只能说是不得已的亡羊补牢之举,做了一些本该由中小学做的工作。由此可知,中小学的基本素养的养成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