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初期的儿童,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跨入学校的大门。但是一般学校,每日必修的两节语文课,仅仅是单调的汉语拼音宁母的教学。如此缓慢地进行,直到八周过去,才能直呼音节,开始识字。整整两个月,对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该是何等的漫长?每周11节语文课如此单一的内容,但悠悠的教学进程,微小的信息量,造成整个启蒙教育的单调。儿童原先在学龄前期已孕育的求知欲、主动性,在这个单调枯燥的启蒙教育的最初阶段被挫伤了。

结构决定功能。单一的结构,必然形成功效的低微。于是,笔者又从改革教学结构着手,将原来单一的结构,直线的序列,改为多向的结构,螺旋式的序列。首先在幼儿园提前教汉语拼音,掌握识字拐杖。这样入小学后使可识字,亦可阅读、作文,二者同时起步.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启蒙教育的学习生活,满足和激发了儿童的求知欲。“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并进,使语文教学内容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协同发展,形成多向结构,螺旋式上升的序列。结构由单向到多向,其功效势必明显提高,获得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整体效应。

信息量加大,但课时并末增加。11课时分设三种课型(当时按实验五年制教学大纲规定课时划分):(1)语文课,7课时;,掌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学词学句到课文的序列,扎扎实实地打好识字的基础。结合独体字,认真教好笔画笔顺,让学生字握间架结构,认识64个偏旁部首,以便学生掌握好识字的部件,培养识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