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是我国传统的重要阅读方式。朱果提倡读书“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说,不仅要看到字形,领悟含义,还要发出声音,读得字字响亮。夏丐尊、叶圣陶合著的《文章讲话》中写道:“文章的奥秘要用读的功夫才能发掘。”并进一步强调说:“文气这东西,看是看不出的闻也闻不到的.唯一领略的方法,似乎就在用口念诵。”读的归宿是理解,哪种方式有助于理解,就用哪种方式,“循声得貌”,有助于“披文人情”。因此,诵读这种古读法在当代仍有发扬光大的必要。对于经典性文章、书籍而言,“旧书常诵出新意”,可以通过发声的读而发掘其深意,领悟其精髓。对于自己写的文章而言,可以通过发声的读来发现不顺的句式,加以纠正,能否在文字海洋中运用速读方式追踪和捕捉有效信息,无疑是现代人阅读能力的集中表现。对此美国华盛顿大学的1组医学专家曾经做过1次有趣的试验。方法是采用新的摄影技术,将朗读者的脑子里的血液流动情况记录下来,按朗读者的速度快慢制成表格,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于是总结出人对文字反应5个步骤:一是看到字符;二是在脑子里默念;三是分辨出意思;四是想它的发音;五是脑神经指挥发声器官协调一致地把字符念出来。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研究这5个步骤中是否有可省略的环节。结果发现:朗读快的人,一般都省略了第二步,而朗读慢的人,几乎都在脑子里把字默读1遍。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利用高科技,不仅能将人脑思维的过程记录下来,而且找到了快速读的捷径。想要有效地读解,必须锻炼和提高速读的能力。综合地看,速读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
A.视觉移动迅速,单位时间内文字流量大。研究证明:慢读速度每秒24字,中读速度每秒57字,快读速度则可达到每秒810字以上。
B.将熟悉的词、词组、句式当作1个完整的语言单位看待,不再逐字阅读,这样自然加速了视线推移进程。
c.使用跳读的方式抓要素,通过关键词和主题句在得大意。阅读的快速和高效,由知识结构和素养技能两方面所决定
对词句的熟悉、掌握的程度,属于知识结构;反应、转换的灵敏程度,属于素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的训练,除了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词汇贮存量、健全主体知识结构之外,还要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和阅读技能的培养。从文字观察到掌握内义,有1个感应、转换的能力因素;从关键词、主题句到领悟大意,有1个洞察、捕捉的能力因素。在平时阅读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调动视觉速读识辨的能动作用,挖掘大脑破译文字符号的潜力,使阅读速度和思维速度趋向平衡,使眼力的间距和脑力的概括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整体认识的效能,从而增强摄取、筛选与贮存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
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