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心理学家又证明,95%的人的先天条件有差异但并不明显,只有5%的人由于生理缺陷和智力超常而产生明显差异。心理学家巴伦指出,有创造力的入,其中许多人经历过失望、凌辱、孤独、疾病、灾难等困难的磨练。特尔门和西尔斯对上述1528名超智商的中、小学生进行了整个五十年的追踪研究证明:智力超常和创造力关系不大,关键是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爱尔维修认为天赋是平等的,入的一切观念和概念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差异是由于环境和教育造成的。他认为“教育是万能的,它甚至还能够创造天才”。,他主张重视理性的教育,……培养真正的爱国者,造就善于把个人幸福同民族利益结合起来的人。十七世纪英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洛克论证了经验论的感觉论,系统地批判了“天赋”观念,指出了“心灵中没有天赋的原则”,儿童的心灵是一决“白板”,只是由于后天的经验,才在这决白板上留下日记。人成为善良的或凶恶的,成为有用的或无用的,十分之九是教育的结果。旧唯物社会者认为,要改变人就要先改变环境和教育。然而“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印度和其他国家所发现的狼孩经科学家对他们进行教育,结果都是失败的。这说明环境和教育在童年时期的重要性,同对也说明了越过了智力年龄之后,教育和环境影响是无效的。

爱尔维修和旧唯物主义者把环境和教育看成是万能的,忘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显然是片面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意向活动的水平。那么,能否认为天赋也是形成意向活动的基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