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健康的含义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我国学校长期以来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常见的生理、心理、学习障碍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指导。据抽样调查,认为当代中等学校学生中3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初中生13.76%、高中生18.79%有严重心理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存在偏执人格和反社会人格等。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挫折、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休闲与消费等方面的困扰,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喝酒、赌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有多种,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组织活动、心理测试、心理晤谈等。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和技术,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有人提出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抑制,是疏导;不是作秀,是真诚;不是表面服从,是内心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