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具有“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和“作灼于心灵”两种功能;在现代社会,“人文和社会科学也成了人的职业的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意思是相同的,即科学和人文都分别具有教人如何做事和如何做人的两种功能。以前我们的教育教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分割了它们的功能,讲授科学课程,只突出了教人如何做事,忽视了它的“作用于心灵”的功能;讲人文课程,则又只强调做人的教化功能,忽视它的“职业”——教人做事的功能。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在科学技术成为策  生产力的现代社会里,这种分割的教育,必然出现科学至上,人文衰落,导致教育教学的非教养化。

如何融合与平衡科学教育(做事教育)与人文教育(做人教育)?西方有一种叫做“人格本位”的教育理论,可供我们参考。这种理论认为,教育应包括二个层次:知识与技能:智慧与方法;人格。知识与技术的教学与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且是为了唤起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激发想像,启迪思维,学会学习,为进入更高层次而难备。智慧与方法的学习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激发思考力、思维力,成为智慧,构建理论,然后转化为方法,作为创造物质世界的源泉。只有当人的创造人智慧水平与德性相统一的时候,每个人的创造力才会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这种理论认为,人格加以道德为内容,包括四个方向的内涵,即对物质力量的自我约束、法的自我约束、个人期望的约束和社会变革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