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因素。认知因素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社会意义的认识、理解和评价,其中包括组成学习活动的对象,如教师、课程设置、教材与教法、学习环境和设备等。情感因素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绪反应和对专业学科喜爱或厌恶,对教师的尊敬或轻视,对生产实习是热情或冷漠。意向因素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怎样去学习这门学科。

学习态度在学习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学习态度一经形成便对学习对象产生某种固定看法和情感体验,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定向和学习内容。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后的表现也不同,学习态度是维持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积极与否,影响学习效率,当学习材料与学习态度相吻合时,就容易吸收、同化、记忆,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学生管理要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改变不良态度创造条件。首先,应大力提倡,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改变学习态度非常困难。因此,从学生人校开始,就要注意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优化外界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扭转。再次,运用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公约和守则,规范学生行为,使其服从,并通过思想教育,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