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性和逼真性的矛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像一切矛盾一样.二者是不平衡的。几乎没有一种形象是半斤八两绝对平衡的,平衡了就僵化了,就没有发展了。正是这种不平衡成为推动着艺术形象发展的内在动力。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有两种相反相成的倾向推动着艺术发展,那就是不断精确地表现生活和不断花样翻新创造超脱于生活的具体形态的艺术形式和流派。前一种倾向表现为从原始的,在内容上、节奏上与劳动联系在一起的诗歌到自然主义的小说,细节愈来愈逼真,众来愈与生话的本来形态接近,到了现代电影中,甚至产生了“没有表演的表演是最好的表演”的主张,后一种倾向表现为:从远古的神话.直到荒诞泥戏剧,形象乃至逻辑愈来愈与生活的具体的生活真实性赶不上后世越来越精确化的认识。在认识生活这一点上.它落伍了,但是它并不虚假,因为它毕竟提供了人类对生活真话的一种真诚的追求的片断记录。它假定性幻想,将生活大幅度地变幻的手段和形式却有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仍然能给我们艺术的享受。随着艺术认识功能的发展.假定性的优势逐渐让位于生活逼真性的优势.这就产生一种规律性的趋向:就是假定性的递减和真实性的递增。但是这只是历史总的趋势,主导方面,另一方面是艺术假定性并未停滞,它仍在曲折地发展,时时占据局部的暂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