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凡进人形象契合点的.或多或少都要和作家感情相通的或者经过作家感情同化的。在形象的契合点上,生活不但要和作家的感情上、性质上相应,而且在程度上相当,形象才能和谐。李白笔下江上航行轻快的程度正是他心灵轻快的程度.来自清笔下的环境和心境也是这样。因为他的美好的忧愁是括淡的,因而环境中的一切都是恬谈的了。
来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创造了散文的意境,主要得力于他自己说破了的。恰是到了好处”,那就是表现情趣和环境的意象在性质和程度上恰到好处的和谐。那分寸感很强的艺术家的直觉帮助了朱自清:那风是。微微”的,清香是“缕缕”的,歌声又是“远处”而且“渺茫”的,叶子与花的颤动是“一丝”的,月光是“静静的”.雾是“薄蔼的”,梦是“笼着轻纱的”,云是“淡谈的”,这一切都不强烈,恰到好处地烘托他的谈淡的恬静的心绪,艺术形象的构成,也像药方那样讲究量的准确性。
但是,客观对象和主观情趣二者性质如此相当,程度如此均衡地统一。并不是很普通的,如果二者永远存在着定比关系.艺术就变成匠艺了,形象就可以凭着固定的配方去炮制了。应该说,二者并不均衡的情况并不少见。把在性质上不相当,在程度上不相近的成分作别出心裁的配比,是艺术家的任务。这是因为,在客观对象和主观情绪之间.主观情绪常常是处在主导地位,比之客观对象它有更强的主动性。如果它失去主导性和主动性,陷于被动,既不能不陷于呆板的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