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处理普通高中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课程的衔接关系,搞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这对于把握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方向十分重要。

一方面,必须承认和看到普通高中课程和义务教育课程所具有的共性。从性质看,普通高中属义务教育之后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尽管目前对普通高中的任务有多种提法和争议.如“一重任务论”、“双重任务论”,等等,但普通高中任务的重点仍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并且相对于义务教育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而言,普通高中的任务应落在“提高”上。总的来说,二者的任务是协调一致的,具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课程科目和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从课程规划的观点看,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在结构上应具有一定的自然连续性,这也需要使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制定在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基础上进行。

另一方面,普通高中课程和初中课程的区别也是明显的。首先,尽管普通高中课程具有基础性,但它所包含的基础的含义与初中阶段是不同的。它是以初中课程为起点,为那些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打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的少数学生所设置的,而不是全体育少年都能接受和学习的课程,所以,即使仍被称为是基础的那些东西,它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的基础来说,也已经是变化了的,是基础之上的基础。其次,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和思维的发展,客观上对课程提出了新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和成熟的关键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均有一个大的飞跃,这一阶段的课程不仅要适应而且必须促进这种思维和心理发展的变化,当然,这就需要按照高中学生思维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安排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