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定的人力与时间,物力与财力等基础性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任何发展都不可想像。而教育发展所需要的这些幕础件条件,从根本上说一定社会物质生产的性质与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从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力邮问的条件来看,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且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又需要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脱离社会物质生产劳动。那么,在—个社会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人员可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多大比例的儿童和少年可以脱离生产和脱离生产多少时间去作学生,这取汐于社会物质生产的性质、水平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量。因为剩余劳动的数量,决定着完全和部分地脱离生产劳动的人员的数量和幅度。比如,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水平,不能提供任何剩余劳动、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全力以赴与大自然搏斗,因此,石可能产生专从事教育活动的学校。古代文明社会的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只能提供很少一部分的剩余劳动。于是,出现了仅供少数人学习的古代学校。到了近代,由于生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因此,这不仅产生了具有普及性质的公立学校,而且还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使广大青少年有越来越长的义务教育的间.也使在职人员获得了更新学习的机会。

其次,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需要足够的财力和物力。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学校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不是由学校自己通过生产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而是主要来源:国家的财政支出,以及生产单位的投资,尤其是基础教育更是如此。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制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富裕程度,这在本质上又与社会物质生产的水平密切相关。大量的事实证明:在物质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教育投资水平一般都高于生产落后的国家:在同一个国家内,经济贫困地区常常是教育落后的地区:甚至在各类家庭中,其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经济富裕的家庭总能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可见,贫富程度通常是造成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一个重登因素。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所提供的基础性条件,并不能必然地决定教育的发展。或者说,当闲暇时间增多,物质条件改善后、并不能使教育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从我国沿海菜些地区出现的经济发达了、流失生现象却比以往更严重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此外,近些午有些农民发了家.可宁愿把钱用在修造坟墓或吃喝玩乐上、也不肯为教育投资的现象也时有所闻。这说明,虽然已有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但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的发展,还要看人们对生产:发展向教育提出需求的科学认识如何。不了解这一点,同样会使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